
透視小米商業模式,看褚橙、小罐茶、壹號土豬如何玩新商業
▲農發貸董事長 楊世華
農發貸成立于2015年,這是楊世華第一次創業,創業前連續15年一直在銀行體系工作,廣東人。
畢業于北京大學工商管理碩士,曾就職于工商銀行、上海銀行等,先后擔任銀行零售業務,集團現金管理,信息科技和電子銀行等部門的總經理,在商業銀行擁有15年營銷、運營、風險及技術開發管理經營。
Q1農世界記者(以下簡稱“記者”) :理財農場、農發貸、和農金圈三者是什么關系?
楊世華:這要回到公司創業的初衷,我們創立這家公司的時候觀察到一個現象,發現農業產業化的過程中,它非常需要資金的支持,但錢從哪里來?
過去30多年的發展,大家都知道,財富增長起來的首先是城市,更多的財富都在城市,所以我們希望能構建一個橋梁,把城市里面的資金引流來反哺鄉村。
在這過程中就會發現有兩個受眾,第一個群體:對于農村來講,不管是新農人、新農民還是農業現代化經營主體,他們都需要資金支持,我們的資產端主要是這類人群;另外一個群體,就是城市里的中高收入人群,他們的財富經過初步的積累,有更多的理財投資需求。
這兩個群體相對而言相隔比較遠,我們希望我們的支持,根據這兩個受眾的特點,成立了兩個不同的品牌:「理財農場」對應的是城市投資人的品牌;「農發貸」對應的是鄉村資產端的品牌。
一開始把它們放在一起去宣傳,統一叫「農發貸」,后來我們發現跟這兩個受眾去溝通時,講得太復雜時雙方都聽不懂。因此,2016年我們進行了品牌升級,將原「農發貸」升級為「理財農場」和「農發貸」兩個獨立運營的品牌,都是農金圈旗下品牌,以 “普惠金融、助力三農”為使命。
農發貸作為資產端,用農業金融去普惠現代農業、培育扶助更多新型農業生產主體;理財農場作為資金端,為投資理財用戶提供豐富、多元的金融信息服務。
Q2記者:資產端與資金端的用戶分布主要在哪些區域?
楊世華:我們的資產端覆蓋全國28個省及自治區,業務集中在我國的農業主產區,南方包括云南、廣西、海南、江西、福建、湖南、湖北,往北主要是河南、河北、內蒙、寧夏、新疆等農業主產區;資金端用戶剛好就是相反,投資人主要是來自深圳、上海、北京這些經濟發達地區。
▲交易數據時實顯示
在我們的“平臺實時數據墻”中,看到一根線條連接不同的兩點,這表示一筆資金從城市(投資人)去到一個農業生產點(資產端),所有的數據是實時反映了每一筆資金去到的每個農業項目。
目前,農發貸為20000多個規模農場、8000家經銷商提供了累計超過80億元的金融服務,輻射種植面積近4000萬畝。這里涉及到的產業生態鏈的數據就更大,我們服務了一家企業,這家企業可能服務了10-20多個農場。
自主研發信息化系統投資過億元
公司現在研發部門將近80人,從公司成立那天開始,我們有一個理念:現代農業需要現代服務,在中國當下以及未來,能夠把現代農業發展起來的,一定是非常注重運用信息化技術的企業。
中國農業非常大,我們需要做得比原來更高效,才能讓我們的服務效率更高、服務成本更低,就需要擅長運用信息化技術手段來實現。
所以在公司成立的那一天開始,我們的核心系統、如稼穡風控系統等都是團隊自主研發的。在整個行業內,我們應該算是擁有最先進研發力量的公司之一。目前,公司在系統研發及維護方面投入過億資金。
▲研發部門
Q3記者:為什么僅僅專注種植業?不嘗試其它種類的金融業務?
楊世華:金融服務的本質是實現資源在時間空間轉移的錯配,那么它的風險管控是最核心的,風險管控是如何做到去掌握每一個主體的畫像?怎么去準確、高效評估他的收入支出?他未來的收益、現金流、貼現等等,它們的算法非常復雜,需要有一套完善的體系來做支撐,不是說我們不能想去做養殖或水產,是因為我們一直對風險非常敬畏,所以先做我熟悉并擅長的領域。
農業三大方向包括:種植業、養殖業、水產業,但它們的風險和管控特點都不一樣,目前公司專注種植垂直領域,99%的業務以種植業為主。
如果你籠統去看農業市場是非常大的,即使去看種植業它的市場也足夠大,在種植業的上游,在收儲、加工、分銷一年內在農藥、肥料、農業機械、種子、售后領域就有2萬多億的市場。
理論上根據經濟運行的普遍特點,如果按50%的負債率計算,整個產業有1萬億的融資需求,按照種植業六個月的平均周期計算,一年也有5000億的市場份額,這已經是很大的市場了,這其中還不包含融資延伸出來的銷售、服務業務。
“能夠把一個種植業做好,對整個社會整個國家是極具意義的。”楊世華這樣說。
▲農發貸的服務模式
Q4記者:農發貸是農村金融還是農業金融?
楊世華:首先我不是很了解你們定義的農村金融和農業金融的范疇,根據我個人的理解,農村我們往往是指的是一個區域,指的是鄉村。
用目前的角度看金融,它的范疇是比較泛的,比如說農村它具有生產金融的需求,也有生活消費的需求。農業我們一般理解就講了一個產業,應該更側重于農業生產類的金融需求。
如果更直觀的去理解,我會認為農村金融要比農業金融的范疇大,我們「農發貸」主要聚焦在現代農業產業,定位是一個產業金融平臺或者說農業供應鏈金融平臺,所以我們的業務范疇肯定沒有農村金融那么大,屬于農業金融范疇。
我們只專注在種植業,是聚焦在種植業里面的規模農業,所以我們并不去農村開展現金貸之類的產品,而且農業金融和農村金融的管控風險模式和客戶觸達都是有非常大的區別。
Q5記者:未來1到2年公司經營的側重點在哪一方面?
楊世華:會繼續加大拓展在農業種植端的市場,因為這個市場足夠大,現在我們只是做了100個億,也只是產業的一個零頭而已,我們重點把種植業做好,暫時不會想別的。
我們現在并不認為已經把種植業做好了,因為一個企業只有在一個領域占到至少10%以上的市場份額,他才能夠說做好了,10%按一年500億計算,十年就是5000億,中國有多少行業或企業在一年能夠做500億的生意呢?很少。
我認為作為一家企業,能夠在一個點上為整個產業帶來改變,并能提升它的效率,這對企業和企業的員工來說就已經實現了他們的價值,要實現這個點,我都認為需要花很長的時間沉下去,并且需要花很大的努力才能做到。
Q6記者:金融屬于服務業范疇,大家認為農業服務業己進入一個快速成長期,你怎么看?
楊世華:大家一致的觀點,當然也非常認同,在任何一個產業它的產業化必然伴隨而來的是分工的細化,必然會伴隨配套服務業的興起。
比如美國農業,在種植業的能力是大規模現代化,美國的職業農民大概300多萬,但是為農民提供各種服務企業將近1500萬,也就是三個人服務一個職業農民。如果向美國看齊,中國的農業服務業才剛剛起步,未來還有極大的發展空間。
另外一個觀點,我認為中國的農業要實現產業化或現代化,它并非如大家所講的那樣,會出現互聯網化的爆發式發展,我認為它至少需要十年甚至更長時間來逐步發展,中國如果能在15年到20年能夠實現農業現代化,我認為也是巨大的成就。
所以,農業服務業的發展和興起,包括農業金融服務業的發展和興起,它應該也是一個堅守的過程,過10年到20年肯定會有極大的發展,但是也不會出現那種一年一個樣變化。
我認為農業不是數字,因為農業它有固有的特點,你把種子種下去,就需要等待,各種配比合不合適,要三個月以后才看得到結果。它不是像做一款手機,產品設計出來后去工廠打樣,如果產品確實不行,加一個班第二天再搞一款,這個生產時間可以彈性壓縮。
但是農業避不開這個過程,所以我認為方向很清晰,但是在這個行業里面從事相關領域的行業人,我覺得可能還需要更大的耐心,需要把規劃做得更長遠一些。
(本文選編于農世界記者采訪農發貸CEO楊世華的相關報道)。
更多干貨、市場分析、重磅案例、實戰課程歡迎訂閱 [農業行業觀察]公眾號:nyguancha
相關文章
京東基地計劃讓農民不只是種地人也是市場合伙人..
重磅!"十五五"縣域農業農村現代化行動指南:5大..
【預制菜】一文了解“什么是預制菜”..
【成員單位納新】歡迎加入數農俱樂部,邀請老板&..
深度分析|我國數字鄉村建設的重點、難點及方向..
家庭農場:中國農業正確的發展出路..
【考證】農業經理人技能證(第21期)10月7月報名..
四種模式十個案例,帶你了解生態農場..
百千萬工程”背景下的鄉村振興綜合發展模式..
【考證】第7期鄉村振興管理師招生火熱招生,線上..
【預制菜】從5000億到7000億:中國預制菜產業的..
探索農業賦能新路徑!極飛科技積極推動“數智果..
政策大趨勢!智慧農業5大加速器
【農場模式】農旅融合盤活小型農場的創新路徑..
一顆大?入選《全國果業品牌建設 10 周年經典案..
【農資行業】農資“零售”店,如何做大做強?告..
重磅政策!“十五五” 時期我國農業與農村發展規..
【有機肥行業】2025 年有機肥補貼政策在國家和地..
鄉村振興下村集體經濟不得不了解的12種模式..
【人工智能+農業案例】朝一養殖:如何玩轉“人工..
AI賦能農業發展向“新”提“質”,中國移動助推..
農資行業商業模式揭秘:不靠賣農資產品,靠會員..
【智慧農業】智慧農業創業:20+條創新商業模式推..
【農業案例】農業創業中的5個坑,農民看過后,選..
恭喜新疆缽施然智能農機股份有限公司榮獲2024年..
農村電商僅剩下農產品直播,未來還將如何發展..
新年特刊!100多個特色農場的經典案例,都非常有..
數字農業創新典型案例——淘菜菜、京東農場..
如何打造更賺錢的“無人農場”?
【預制菜】重磅分析!我國預制菜出海的趨勢與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