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商業案例|71歲“老干媽”再度露面:不貸款、不參股、不融資、不上市!
產業立鎮,記錄一碗“可以快遞的鄉愁”。
螺螄粉小鎮的總體規劃占地3.6平方公里,以螺螄粉包裝生產為主導產業,現已初步形成“一鎮五區”的基本發展格局,其中占地130畝的螺螄粉產業集聚區內,已建成標準廠房4.5萬平方米,入駐企業11家,日產預包裝螺螄粉10萬袋。
自此,一個“無中生有”年產值30億的產業也由此誕生。
▲2015-2018年預包裝螺螄粉行業數據匯總
小鎮溯源
產業脈絡:從柳州夜市小吃到30億產業的誕生
第一階段(1980-2012年):螺螄粉從路邊攤到品牌化的時代
20世紀80年代,螺螄粉作為街頭小吃出現,柳南區谷埠街一帶一家夜宵小店為迎合食客口味,將柳州人最喜歡的米粉和螺螄湯進行混搭,這無心之舉創造了柳州螺螄粉。
2008年,“螺螄粉手工制作工藝”作為民間技藝入選廣西自治區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2012年,螺螄粉因《舌尖上的中國》走入全國人民視野,許多游客慕名而至柳州只為一品地地道道的螺螄粉。
這一階段,螺螄粉從最初的街邊小吃,走進北京、上海、廣州等多個城市,但此時,盡管螺螄粉已經開始進入大眾視野,卻仍然以街邊小吃和后期探索出的連鎖門店為主要形式,爆紅于網絡的袋裝螺螄粉還沒有出現,沒有實現工業化生產,更無真正意義上的規模效應可言。可這一階段,卻創造了一個“產業未成,品牌先行”的基礎。
名氣是利益的引路人,柳州市憑著一個美食文化內核,做大螺螄粉名氣,充分夯實了螺螄粉作為大區域美食名片的品牌基礎。
產業構想:柳州螺螄粉產業雙百億的戰略宏圖
宏觀來看柳州市就螺螄粉產業新階段的發展規劃,做出了3大謀劃:
第一,用工業理念謀劃產業升級發展,打造柳州螺螄粉產業2.0時代。
2018年3月8日,《柳州市大力推進柳州螺螄粉產業升級發展的實施方案》獲得通過,明確提出 “用工業的理念謀劃推進柳州螺螄粉產業升級發展,打造柳州螺螄粉產業2.0”。
到2022年,打造一批柳州螺螄粉及附屬產業知名品牌,并通過打造“六個一”工程,實現到2022年的“雙百億計劃”。(“六個一”工程即:實施編制一個規劃、講好一個故事、嚴格一個標準、建設一批產業集聚區、培育一批龍頭企業和知名品牌、設立一個柳州螺螄粉檢測中心。
第二,從產業規劃到大型項目建設,系統性完善上下游產業鏈。
2018年5月10日,《柳州市全面推進螺螄粉產業升級發展的若干政策措施》提出要完善柳州螺螄粉上下游產業鏈建設,并從編制產業發展規劃、支持柳州螺螄粉上游產業基地建設、引導生產企業入產業園區、支持柳州螺螄粉文化建設、支持柳州螺螄粉中央廚房項目建設、打造柳州螺螄粉檢驗檢測中心、支持螺螄粉品牌化標準化體系建設、支持螺螄粉企業開拓市場、大力開展引才引智等九個方面出臺了共計34條政策措施,全面支持各大市場主體圍繞螺螄粉產業、螺螄粉延伸產業,以標準化、品牌化、文化特色化為原點拓展螺螄粉上下游產業鏈。
第三,聚焦螺螄粉文化,聚焦標桿項目,實現產業集聚效應。
除已經出臺的產業升級發展實施方案及政策措施外,柳州市正在編制《柳州螺螄粉產業發展規劃(2018-2022年)》,明確提出要深度挖掘螺螄粉歷史文化內涵,打造柳州螺螄粉產業園、螺螄粉特色小鎮、美食文化街、原材料種養加工基地,實現產業集聚效應。
產業升級:柳南區升級打造“螺螄粉特色小鎮”
產業勢能積聚完備,上層政策導向清晰明朗,2018年無疑成為了柳州螺螄粉產業二次升級的全新開端,這樣一個產業孵化成繭的檔口,旗鑒旅業規劃的柳南區螺螄粉小鎮,開啟了柳州螺螄粉產業蝶變之路。
三產融合:“宜產宜居宜游”首選產業為先
打造特色小鎮,產業規劃往往是重中之重,螺螄粉小鎮的產業規劃,源自于對螺螄粉產業發展方向性選擇的戰略性思考:
做特色小鎮可以有很多路徑,可以先做旅游,也可以先做宜居,但是柳南區選擇了先做產業。
產業是夯實特色小鎮核心經濟實力的根本,特色經濟的穩定發展是帶動扶貧、推動宜居體系建設的基礎,有了特色產業才會有特色文化內核,才能有旅游吸引力的轉化基礎。
以打造“螺螄粉特色小鎮”為突破口,聚焦“螺螄粉產業”及“小鎮功能”,全面推動螺螄粉全產業鏈升級再造。
一方面,聚焦全產業鏈提質升級:以螺螄粉產業、螺螄粉文化為原點延長產業鏈,創造產業集聚效應,在現已建成的螺螄粉生產集聚區和現代農業研學實訓區基礎上,不斷優化產業結構,引進先進工藝,鼓勵龍頭加工企業發展,優化上游種養產業鏈,以標準化、品牌化思路打造全產業鏈品牌;
另一方面,聚焦三產融合性發展:依托特色小鎮宜產、宜居、宜游內核,加快推進旅游觀光休閑區和健康產業集聚區建設,促進螺螄粉生產加工業、鄉村文旅業、大健康產業融合發展。
戰略抉擇:打造一個真正的產業小鎮
與許多地產型偽特色小鎮不同,柳南區將螺螄粉小鎮的戰略發展,定位在一個真正的產業小鎮。
小鎮的總體規劃,充分聚焦螺螄粉產業,以螺螄粉包裝生產為主導產業,規劃占地3.6平方公里,計劃總投資50億元,現已初步形成“一鎮五區”的基本發展格局,占地130畝的螺螄粉產業集聚區內,已建成標準廠房4.5萬平方米,入駐企業11家,日產預包裝螺螄粉10萬袋,預計全面建成后全產業鏈產值將達到50億元,到2022年主導產業及相關產業的總產值提升到200億元。
由此,打造螺螄粉小鎮,成為了柳州市對螺螄粉產業全面提檔升級的重要舉措,是柳州市實現螺螄粉產業升級、釋放二產能量、推動一二三產融合的新一輪產業創新的重大突破口。
小鎮規劃
旗鑒提出:聚焦螺螄粉產業質變升級,以打造“國家級螺螄粉產業特色小鎮”為目標,從文化立名、產業立鎮、產業延伸、宜居富民、系統規劃5大緯度,對螺螄粉小鎮規劃進行了系統升級。
文化立名:挖掘螺螄粉之根,做大螺螄粉文化
在對項目研判時,旗鑒發現,盡管螺螄粉小鎮有著堅實的產業起點,卻尚未將螺螄粉的產業勢能做大,未把螺螄粉文化做深做透,螺螄粉小鎮能夠頂起柳州文化對話世界、預包裝產業走向世界之責。
內部優勢層面上看,柳南區具備打造螺螄粉小鎮的四大地緣基礎:
柳南區是螺螄粉的發源地
是螺螄粉原材料的主產地
是螺螄粉深加工的初始地
是螺螄粉產業化的聚集地
此外,產業上,區域螺螄粉預包裝生產企業占全市的三分之一以上,產業集聚度高,資金、技術、人員等生產要素充足,這是柳南區打造螺螄粉小鎮的堅實的產業根基。市場上,螺螄粉因迎合食客口味而生,因舌尖中國而火,因產業化走向“快遞鄉愁之路”,廣受大眾喜愛。故此,旗鑒將螺螄粉文化高度凝煉,提出了6大螺螄粉文化起點:中國味道、生活智慧、柳州名片、柳南標簽、美麗鄉愁。
外部機遇層面上看,根據《柳州市近期建設規劃(2016-2020年)》,柳州是“一帶一路”有機銜接門戶的重要節點城市,也是西江經濟帶龍頭城市,螺螄粉小鎮,作為“柳州味道”的核心代表,理應緊緊抓住“一帶一路”戰略機遇,主動對接,積極融入絲綢之路經濟帶建設。
項目內育國家級美食文化精神內核,外擁“一帶一路”重大戰略加持,只待全面文化穿線,故此旗鑒提出,螺螄粉小鎮打造的首先要做大螺螄粉文化,為項目正身立名:一方面,通過延伸螺螄粉文化,構筑廣西第一原創美食螺螄粉文化深度體驗基地。另一方面,在推動預包裝螺螄粉產業走向世界的基礎上,打造螺螄粉小鎮產業旅游品牌,構筑中國美食界“格拉斯”。
產業立鎮:聚焦生產,深化螺螄粉核心產業鏈
2018年國家發改委出臺1041號文件,全面開啟了新一輪的特色小鎮評建工作,新文件提出了系列新流程、新標準,主要有1個強化,5個變化:
一個強化——核心工作強化:堅決強調了 “以引導特色產業發展為核心”的指導思想,和“堅持產業立鎮” 的基本原則。
變化之一——申報部門變化:由原來的住房城鄉建設部、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三部委牽頭改為了國家發改委全面主導工作。
變化之二——審批數額變化:由多而廣,轉向少而精,原計劃到 2020 年, 培育 1000 個左右,現各省級發改委推薦不多于 2 個典型案例,最終得以審批的在70 個以內。
變化之三——申報規則變化:取消“命名制”,實行“創建達標制”及“省級創建制”,通知明確提出“堅決淘汰一批缺失產業前景、變形走樣異化的小鎮和小城鎮”。也明確了省級舉薦優秀案例至國家的逐級誕生關系。
變化之四——指標體系變化:提出了最新的基本申報條件及系列量化指標,且重中之重在于聚焦產業發展。
變化之五——糾偏機制變化:提出 “建立規范糾偏機制”,淘汰3類小鎮:“(1)住宅用地占比過高、有房地產化傾向的不實小鎮; (2)政府綜合債務率超過 100%市縣通過國有融資平臺公司變相舉債建設的風險小鎮; (3)特色不鮮明、產鎮不融合、破壞生態環境的問題小鎮。”
由此可見,未來新階段內,特色小鎮/小城鎮考核圍繞3大重點展開:
第一,“堅持產業立鎮”大原則不變,預示著產業聚焦型特色小鎮終為重中之重;
第二,“創建達標制”取締“命名制”,預示著落地實戰型特色小鎮迎來更大機遇;
第三,“規范糾偏機制”出臺,預示著不實小鎮、風險小鎮、問題小鎮將被清理。
就這些最新導向來看,以傳統工業創新升級為導向、以產業落地證實力的螺螄粉小鎮無疑將成為未來新階段里“真產業”小鎮的代表。
具體而言,就是把強化核心產業優勢作為螺螄粉小鎮打造的重中之重:即把具有基礎優勢、最具成長空間的螺螄粉產業鏈建設作為主攻方向。一方面,聚焦螺螄粉加工業提質升級:促進螺螄粉生產企業集聚,引進龍頭企業,鼓勵生產研發,促進技術革新,實現預包裝螺螄粉產業從分散化、作坊式生產向自動化生產轉變。
另一方面,激發螺螄粉原材料供給側改革:即通過大力發展螺螄養殖產業,引進并培育壯大米粉、酸筍、豆角、腐竹、木耳等原料加工龍頭企業,建設一批標準化、規模化、集約化的現代種養基地,促進上游供給端的原材料種養實現標準化生產。最終,全面深化螺螄粉核心產業鏈,實現螺螄粉產業集聚化。
產業延伸:反哺農業、 拉動旅游、 布局康養
自2018年起,市委、柳南區根據多年發展經驗總結,確定了二產帶動三產、倒推一產發展的戰略路徑:一方面,通過二產倒推一產規模種植,扶貧增收;另一方面,通過二產帶動三產,打造旅游、康養、休閑、度假等多元三產。
其中,重中之重是圍繞螺螄粉加工業,進行上下游延伸,強化農業、旅游、康養三大輔助產業發展:
第一,反哺農業,規模種植,扶貧增收。
鄉村項目,產業發展的第一要義就是要能帶動區域農民扶貧增收,3000元/畝的水田,養田螺就是9000元。因此,螺螄粉產業鏈延伸的首個目標,就是以二產螺螄粉加工生產反推上游種植、養殖業發展,促進柳州螺螄粉產業及米粉、螺螄、酸筍、豆角、腐竹等上游產業規模化、產業化、標準化、品牌化發展,形成一產原料供給端與二產加工生產端的良性互動。目前,螺螄粉小鎮內竹筍種植規模已達4500畝,豆角種植面積1000畝,螺螄養殖面積1000畝,托管的洛滿鎮優質大米種植面積3000畝,螺螄粉原材料生產基地初具規模,有效帶動了區域群眾扶貧增收。而根據產業規劃,到2020年,示范區內甜竹種植面積達到萬畝,豆角種植面積達千畝,螺螄養殖面積達千畝,可以滿足50億元螺螄粉預包裝產業的原材料供應。
第二,拉動旅游,打造柳州螺螄旅游品牌。
一是,深化螺螄粉美食體驗,打造廣西首個美食特色小鎮樣本。
聚焦螺螄粉美食體驗,打造螺市美食街區,定位螺螄粉文化、民俗文化一站式體驗,植入美食街、非遺小院、螺螄粉品鑒館、螺螄粉文創工坊等產品節點,打造一個集展示、銷售、文化體驗于一體的特色產品集群,最終形成螺螄粉小鎮的主題形象街區,讓螺螄粉小鎮成為廣西首個美食特色小鎮樣本。
二是,聚焦大休閑產業布局,讓柳州城市文化休閑西移5公里。
迎合大度假市場特征,抓“本地休閑+區域旅游”2大高重游率市場,將美麗新農村、自然山水、休閑農業、工業旅游、特色民宿等進行有機結合,引進生態康養、綠色餐飲、研學教育、精致度假、農旅文創等泛休閑業態,打造柳州西大門,建立西柳州城市休閑體驗形象門戶,讓柳州城市文化休閑西移5公里。
三是,螺螄粉IP化,打造國內獨家“螺螄粉IP”主題休閑園。
螺螄粉已形成較好的品牌基礎,但旅游轉化方面,仍然需要對螺螄粉文化進行深度精煉與體驗升級。因此旗鑒提出將螺螄粉旅游IP化,打造國內獨家“螺螄粉IP”主題休閑園——七星農莊,即通過提煉、融入螺螄粉特色,打造七大精品農莊集群,依托基地良好的農田資源,以農田合理運用為主要原則,輕度適當的開發,打造一個休閑、觀光和親子娛樂的田園主題農場。涵蓋田螺農莊、蔬菜農莊等多樣式農莊,并針對場地建設用地分布零碎的特征,選取螺螄粉元素的動物、植物和文化元素,進行主題化的演繹,形成散落田園中的多個特色小型體驗空間,同時附加游樂、餐飲、休閑、度假等多種功能,創造多元而富于變化的鄉村旅游體驗,滿足游客多元娛樂休閑需求。
宜居富民:鄉村振興先行,打造廣西鄉村樣板
螺螄粉小鎮的實干不僅體現在產業上,更體現在對村鎮社會生活、生態綜合發展的重視上:螺螄粉小鎮所在太陽村鎮,聚焦美麗鄉村建設,已依托多年積累,打造起了廣西鄉村振興戰略先行示范項目,鎮新圩村獲得了2016“美麗廣西鄉村建設示范村”稱號,已發展成集休閑觀光娛樂為一體的社會主義新農村示范點,"農家樂"形成一定規模;上等村獲柳州市2015年“十佳師范村”稱號,已發展成以主導產品韭黃生產拉動休閑觀光的社會主義新農村示范點,此外百樂村百樂屯、太陽村太陽屯、桐村新村屯也榮獲有自治區級2016年“綠色村童”稱號。
具體工作上,太陽村鎮立足鄉村振興,已從鄉村基建投入、環境整治、土地流轉、帶動就業、文化設施建設等方面進行整改,全面開啟了全域范圍的美麗鄉村建設:
【基建】基建投入打造宜居環境
小鎮所在的太陽村鎮多年來一直注重鄉村基礎建設投入,改善鄉村環境,2015年來,累計投資4693萬元實施通村道路改擴建、村屯道路硬化、道路綠化美化,綠化亮化改造、污水處理設施及配套工程項目,對水系統、垃圾處理等展開了生態治理,并對街心花園、公廁、化糞池等公共設施進行了美化改造,為小鎮創造了山清水秀、自然和諧的生態環境。
【住房】土地流轉帶動三農建設
近年來,太陽村鎮實施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鉤項目,成立"金色太陽"投資公司、投融資平臺及土地流轉中心,開展土地流轉工作,多年來共集約初土地28.27公頃,凈增更低6.21公頃, 2106年即榮獲國家級國土資源節約集約模范縣榮譽稱號,并利用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鉤項目資金共6.7億反哺三農建設,目前已有4個行政村開展土地流轉增減掛鉤建設,通過美麗鄉村建設,使得村民得以告別舊房搬遷到統一規劃建設的聯排小樓。
【就業】產業振興帶動農民就業
據不完全統計,太陽村鎮內直接參與螺螄粉預包裝生產人員有3000多人,參與原材料種植、養殖人員4000多人,間接帶動加工、物流、銷售、旅游、培訓、配套服務等從業人員將近15000人,讓農民真正實現在家門口就業。
【文娛】聚焦文娛興建文化設施
除關注鄉村民生問題外,太陽村鎮亦對鄉村文化生活做出了實質性投入及提升,主要表現在投資建設螺螄粉文化設施,如投資80萬元興建螺螄粉文化大舞臺,承辦村鎮文化演出及螺螄粉文化節等主要演出任務,投資85萬元興建山灣村農耕文化展館,展出螺螄粉產業農耕文化源泉,傳遞太陽村鎮智慧遺存。
系統規劃:“產業為本,多規合路徑清晰”
小鎮規劃不是單單的空間規劃和幾張圖紙,旗鑒以“產業為本,多規合一,路徑清晰”對螺螄粉小鎮進行了系統性的規劃,依照上文所述“文化立名、產業立鎮、產業延伸、宜居富民”理念,以產業原點進行了系統落位。
產業規劃:一、二、三產同步發展
產業規劃層面,旗鑒提出以“一個主題,多產業融合”為總體思路,以螺螄粉加工制造業為核心,向外延伸農業、旅游業、康養產業等相關配套產業,實現產業立鎮、興鎮的根本目標。
產業鏈條打造:提出深化一產‘接二連三’工程,促進二產向一產、三產延伸,三產向一產、二產滲透,即:一方面,螺螄粉基礎產業升級基礎上,確保實現安全、綠色、環保螺螄粉原材料供給側改革,實現螺螄粉產業更高品質發展。另一方面,以螺螄粉為中心,向外合理延伸布局,構鑄“螺螄粉+”產業鏈條,帶動關聯產業協同發展,推動各種功能產生疊加效應。
產業集群布局:一鎮五區基本格局不變,在其基礎上,制定引導產業落位的具體操作策略,將預包裝螺螄粉上下游核心產業、支撐配套產業、拓展延伸產業集中落位在不同片區,構建產業發展集群式空間組團,實現產業功能、旅游功能和社區功能融合發展。
空間規劃:打造“三生融合型”小鎮
旗鑒認為,產業特色小鎮的空間打造,不單單是造一個專業化產業園,而應從真正產業功能、宜居功能出發,打造留得了勞動力、創得了好生活、養得了好水土的“生產、生活、生態”融合的宜居小鎮。生產功能是帶動村鎮經濟發展的基石,而生活和生態功能則是區域得以健康發展、活力升級的源泉。因此,旗鑒提出,螺螄粉小鎮打造空間規劃,應當要做實三生融合,即在太陽村鎮現有“一鎮五區”空間發展格局的基礎上,打造“三生融合型”產業小鎮。
本文轉自:旗鑒旅業
更多干貨、市場分析、重磅案例、實戰課程歡迎訂閱 [農業行業觀察]公眾號:nyguancha
相關文章
文章:1102 篇
瀏覽:20023 次
京東基地計劃讓農民不只是種地人也是市場合伙人..
重磅!"十五五"縣域農業農村現代化行動指南:5大..
【預制菜】一文了解“什么是預制菜”..
【成員單位納新】歡迎加入數農俱樂部,邀請老板&..
深度分析|我國數字鄉村建設的重點、難點及方向..
家庭農場:中國農業正確的發展出路..
【考證】農業經理人技能證(第21期)10月7月報名..
四種模式十個案例,帶你了解生態農場..
百千萬工程”背景下的鄉村振興綜合發展模式..
【考證】第7期鄉村振興管理師招生火熱招生,線上..
【預制菜】從5000億到7000億:中國預制菜產業的..
探索農業賦能新路徑!極飛科技積極推動“數智果..
政策大趨勢!智慧農業5大加速器
【農場模式】農旅融合盤活小型農場的創新路徑..
一顆大?入選《全國果業品牌建設 10 周年經典案..
【農資行業】農資“零售”店,如何做大做強?告..
重磅政策!“十五五” 時期我國農業與農村發展規..
【有機肥行業】2025 年有機肥補貼政策在國家和地..
鄉村振興下村集體經濟不得不了解的12種模式..
【人工智能+農業案例】朝一養殖:如何玩轉“人工..
AI賦能農業發展向“新”提“質”,中國移動助推..
農資行業商業模式揭秘:不靠賣農資產品,靠會員..
【智慧農業】智慧農業創業:20+條創新商業模式推..
【農業案例】農業創業中的5個坑,農民看過后,選..
恭喜新疆缽施然智能農機股份有限公司榮獲2024年..
農村電商僅剩下農產品直播,未來還將如何發展..
新年特刊!100多個特色農場的經典案例,都非常有..
數字農業創新典型案例——淘菜菜、京東農場..
如何打造更賺錢的“無人農場”?
【預制菜】重磅分析!我國預制菜出海的趨勢與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