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農業眾籌新時代:網易全民養豬、蘇寧賣大閘蟹、京東賣大米
28年前,柳傳志帶領10個科研人員,在一間不足10平方米的小平房開始走上創業之路,那一年他40歲。至今,柳傳志對當年的創業坎坷仍歷歷在目,“原來總是被人騙,剛開始是被騙了14萬元,后來差點被人騙走了300萬元,兩個禮拜之后把錢追回來了,心還繼續狂跳不止。聯想年年都是要死要活的,我們當時不僅僅是傷筋動骨,而是已經到了生死邊緣,弄不好摔一跤就死了。”
如今這位68歲的中國企業“教父級”人物,在帶領聯想集團走出困境、收購了IBM的全球PC業務,目前近乎登頂全球最大PC廠商之后,又有了人生創業的新目標,即將資產超過1500億元的聯想控股在2014-2016年成功整體上市,“希望上市以后每年都能保證利潤有兩位數的增長,能夠給中國股市帶來一股清新的風。”打造一個值得信賴、受人尊敬的有國際影響力的投資控股公司。
回顧28年的創業經歷,柳傳志說,在中國做企業要有理想,但是不能理想化,在中國的具體情況下要生存就不能理想化,而是把二者結合起來,“好好想一想如何在允許的紅線范圍之內,形勢好的話就多做,形勢不好的話就少做,我們沒有和大形勢抗爭的能力。要盡量從自己身上找原因,不要去怨天尤人。”
一個創業企業要想暫時能夠成功,柳傳志指出兩條必要條件,一是要有意志力,要能頂住,能不能創業還得看能不能熬得住,熬得住就能成功;二是學習能力,那些運動員能奮斗成世界冠軍都是因為他們有學習能力,意志品質只能說是必要條件,自身條件就是要有學習能力。
暫時的成功靠的是意志堅定,要想基業常青的話,柳傳志認為還要再加上幾個必要條件:首先目標需要不斷提高,因為環境在不停地變成,行業也在不停地變化,要想吃這碗飯就得適應這個環境和行業。另外,學習能力有些人能獲得,有些人沒法獲得,要想把企業做大就要有能力領導更多的人,怎么才能成為他們的核心。
對于當下想創業的年輕人,柳傳志建議,在創業之前首先要考慮資金的問題,如果是拿父母錢或者是借的債,要慎重考慮,哪怕是合伙先給人家合作打工,有了一定的經驗再來考慮。想清楚以后做起來就要堅定,有些事情就是眼看走不通,拼命地去研究,最后就能走通了。“要把5%的希望變成100%的現實,因為是5%而不是1%,說明還是有一定希望的,那么就要堅定不移地把它做成功。我覺得堅定不移是最為重要的。”
以下為觀點原文:
柳傳志:
各位領導,各位準備創業和正在創業的朋友們,今天我想簡單介紹一下聯想創業的過程,把我所做的一些經驗教訓總結跟大家交流一下。
首先把聯想的基本情況介紹一下,這是我們在1984年和另外10個同事開始創業,當時是籌集到了20萬元人民幣,而且后面還沒有繼續追加。這是今天聯想控股的基本狀況,去年年底員工接近5萬人,總資產營業額大概就是這樣一個規模。再具體地說,我們聯想這些年來在中國做了四件有特殊意義的事兒:
第一,我們走出了一條在中國高科技創業化的道路,中國在八十年代沒有想過要把科技成果產業化,我們把這條路走出來了,把這個企業辦成功了;
第二,在國際企業的競爭中搶占到了領先地位;
第三,高科技企業股份制改造之路,由于我們堅定不移地進行產能改造的愿望,通過漫長的努力,今天的聯想已經不是一個被國家控股的公司,而是一個完全的股份制公司了,其中科學院占了36%,剩下的就是員工和其它民營企業所占的股份,我覺得這在中國也是具有特殊意義的,因為很多科技企業想要做到這一點也不是很容易;
第四,后來我們走了一條非相關多元化的路。
相關多元化就是研究電腦以及互聯網的多元化,如果進入方總所說的金融領域、食品領域和房地產領域、這就是非相關多元化了,目前我們也把這個非相關多元化做得相當成功。
過去中國為了保護自己的民族工業,主要是由國家投資。當時投資了一家叫長城的電腦公司,他們也是我們行業的老大哥,當時外國電腦進口必須要有批文,還要報關稅,只有達到200%才能讓你進來,保護的結果就是電腦的價格非常昂貴,嚴重地影響到了各行各業信息化的過程,這時國家認識到原來電腦不是一個消費類的產品,而是一個生產設備,所以當時采取措施在兩三年之內把批文取消,也把關稅大幅度降低。
這時像IBM這樣的外國大企業就進入到了中國,電腦市場有了重大改觀,特別是各行各業,比如銀行和政府機構都開始信息化改革,對中國的信息化建設起到了很大作用,但是對我們的電腦廠家就是致命打擊了,像我們的老大哥長城在1993年1年就完全消失了,如果拿當時的IBM和長城相比,那時一個小船和航空母艦的對比,聯想無論從資金上、從技術上、從管理上就是一個兩個人劃的小舢板。
在這種情況下,我們到底是打還是不打?我們經過研究徹底把自己的公司架構和業務模式進行了改造,后來我們到了2000年前后已經是在中國的絕對領先了,第二第三第四加起來都不如我們。
今天不是要跟大家講我們是怎么做的,因為大家都是創業人士,我只是想說小企業是能夠做到這么大的,而且還能做得更大。這是我們在2004年12月8日召開的大型發布會,宣布并購IBM的PC業務,當時發布會的召開引起了很大轟動,因為IBM是美國文化、美國財富、美國精神的象征,他們竟然不做PC了,交給中國人做了,能成嗎?
當時的爭論極其熱烈,行業的朋友、媒體的朋友都非常贊嘆,后來我才知道都是贊嘆于我們的勇氣,但是當時沒有人認為我們能成功,當時有人說“柳總,您干得好,就是死了也值了”。當時我到北大光華管理學院,他們兩個班合起來九十多個人,我當時說認為我們并購成功的請舉手,當時只有兩個人舉手了,事實就是這樣。
在并購之前的2004年我們在中國也就是29億美元的營業額,但是到了2011年我們做到了296億美元的營業額,今年第三季度報表發布之后肯定還有更大幅度的增長。我們在2004年的時候占全球市場份額的2.4%,盡管在中國是很大,我們在2012年占到全球PC市場份額的15.7%,相信這個季度之后還會有進步。
當然,這里還有很多故事,大家都知道在2009年聯想曾經一路退到懸崖的邊上,1個季度虧損2.7億美元,現在只能說并購是暫時成功了,希望在座的各位朋友將來遠遠超過聯想。剛才方主任說聯想是在世界上有影響力的企業,其實你到美國大街上問問,你知道中國聯想公司嗎?我想十個人里有一個人知道就不錯了,所以說我們中國企業還有漫長的路要走。
到了2011年,我們幾個年輕的同事接過了我的業務,我又去接新的房地產業務,應該說投資領域的業務是很成功的,弘毅基金無論在噸位還是在回報上都是在中國排名前列的。在達沃斯的會議上外國的經濟學家曾經問過我一個問題,你們為什么這么強調多元化?我就把我們的情況介紹了一下,后來知道他們的問題是你們為什么能夠把多元化做得這么成功。
先說說我自己為什么創業,我在1984年的時候在中國科學院計算機研究所研究磁記錄,當時很多人都說中國科技的春天到了,當時我在研究所里也不錯,為什么要創業呢?在40歲以前中國沒有把精力放在經濟建設上,在文化大革命打倒“四人幫”之后,很多科技人員開展科技研究的時候,我所在的研究所是做應用技術研究,大家現在都會說應該把應用科技成果產業化,讓它變成錢,但是那個時候人們的觀念根本不是這樣的,科學院就是先做個東西,然后拿來跟世界最高水平比較。
當時美國人是把研究成果跟蘇聯比,但是到了改革開放以后,因為我們做的東西還是寫論文,寫完論文就評職稱,評完職稱就提工資,到此為止。當時我的總體感覺就是做完之后放到一邊,當時科學院里有不少都是被院里動員起來的,很少像我們這樣自愿的,因為科學院的企業不是國家計劃性的企業,拿不到批文,拿不到指標,到處磕頭,求爺爺告奶奶,我是想好不容易趕上國家改革開放了,我就是想做事,后來遇到了很多風險以后才覺得不但要做事,我還應該享受做事的成果,因此才提出產權改造。
不然永遠是做事,做了很大,但是所有的收入都是國家的,我們這些創業者都沒份,這樣的話就沒有后來的聯想了。我想向國家的主人們要求產權的改造也是合理的,也是我們把聯想做得更大的原因。
創業至今走上了什么道路呢?剛剛創業以后不到幾個月就被人騙走了14萬元,當時賣電子手表也賠錢了,當時經濟還是很緊張的,最后我們想把原來的科研成果,叫做聯想漢字系統,當時我們自己要單獨做一個漢字系統,有些人是專門做軟件,我們是硬軟件結合,一塊插槽,里面一個軟件,裝上以后就是一個漢字。聯想為什么叫聯想呢?就是因為這個功能,這個功能是我們發明的。
但是在做研發的時候,真正要把成果轉化的話是要錢的,錢從哪兒來呢?我們就把原來這些人員組織起來出賣技術勞力,到各個部委去驗收、講課,花了幾十萬塊錢,然后再用它來進行開發。當時中國能做漢字系統的有若干家,腦白金的史玉柱當時就是做軟件出身的,他們的巨人也是我們的主要競爭對手,當時我是第一金牌銷售員。
你要把它插在PC機上,幫助PC機的公司推銷PC的話,尤其是賣進口PC,1臺能賺8000塊錢,我們發現原來做代理賺的也很多,我們就又把心思放在研究做代理去了,在代理電腦的同時也代理別的東西,當時中國還是計劃經濟,他們是把產品做好了以后有產品銷售顧問,以登記分配的方式來賣,價格國家已經定好了,所以說他們不懂得怎么去銷售、怎么做市場,而我們在做代理的過程之中跟我們的廠家學到了很多東西,特別是惠普,我們在給惠普做代理的時候才知道原來這個是市場,這個是銷售,銷售和市場還不是一回事,而且慢慢地懂得了怎么去了解客戶的需要。
我們本來是想做自己的品牌,干嘛老給別人做代理啊?我們自己也有研發能力,所以就有了這個愿望。當我們想去做自己品牌電腦的時候國家不批,那個時候就是計劃經濟,當時有關領導說要生產批文,那時你要想賣還得有批文,因為國家覺得所有東西都是政府出錢,所以我批準你你才能生產。
國家當時已經引進了80多條電腦生產線,我們沒有理由再去引進新的生產線,把門關死,他們也不知道我們要怎么做,我們想做,怎么辦呢?我們就跟香港的兩大公司合資,總共90萬港幣,辦了一個香港聯想,在香港臺灣辦了一個小作坊,然后在那里生產,因為電腦最核心的部簡就是Mainboard(主板),我們拿到拉斯維加斯和漢諾威,當時就被訂購了幾千塊。
就在這個時候我們國家領導同志就到拉斯維加斯考察,看到到處都是外國的,根本沒有我們的,光是電腦這一塊就非常多。后來發現有一個香港公司,這家公司竟然說的是北京話,他們就問了你們怎么會到香港呢?后來他們覺得這個公司可以,我們就把這個廠子遷回到內地了。我們的競爭對手是蒙著打,走一步是一步,而我們是想盡辦法去做大,最后再把這個東西做成更大的品牌,在世界上去銷售,絕不是說完就完了,要有很多戰略制定。
從2000年開展的新業務也是電腦這個領域,其實風險是很大的,但是如果不并購的話聯想會是什么樣?當時是2.9億美元,今天就算加上1倍,在中國市場上變成5億美元又能怎么樣?所以你就要走冒險的路、突破的路,當時很多人說我們死了也值了,但我們還是不愿意死,所以我們還要有更高的營運能力,這個時候真正形成了一個企業戰略,由蒙著打變成戰略打。我講我們的創業之路無非就是想讓大家知道我們當中一定有佼佼者,最后通過制定戰略在若干年后屹立于世界之林。
今天做好了以后有天使投資、風險投資,主要是幫你制定戰略,幫你解決具體問題,這是做風險投資的一些基本能力,還有就是孵化領域的孵化器。
當時我從1984年出來的時候完全就是空白一片,完全就是蒙著做,如果要想活下來就要不停地去研究。我隨便舉一個例子,在1987年的時候,北京市海淀區物價局開出了一張罰單,說我們的漢王超出了規定的物價范圍,要罰款100萬元,當時我們1年的利潤只有40萬元。為什么會有這個罰款呢?
當時國家的是你買來原材料做了東西,加上20%的利潤就到頂了,超過這個就要罰款,他們當時沒有考慮人的開發智慧,要是那么算的話當然是超過了,這完全是不合理的,完全是損害科技發展的。當時的海淀區其實還是以農業為主,主要是種水稻,我們當時就去河北找物價局的局長,當時他們忙不見我們,我們就到了他們家門口,敲了門之后家里人也不太高興,打擾了人家的正常生活,確實是十分困難,后來我又跟科技部的領導去談,最后他們答應給我們減到40萬元,還要罰40萬元,把我們全年的利潤都罰完了。
后來我們公司來了一些新同事,這些新同事血氣方剛,他們覺得這樣不合理,跟我說應該開一個會,應該向他們說明這種情況,我想了半天,還是覺得活命要緊,所以不贊同。我覺得在中國做企業要有理想,但是不能理想化,在中國的具體情況下要生存就不能理想化,要把二者結合起來,還是好好想一想如何在允許的紅線范圍之內,一方面可以反映剛才方主任說的,形勢好的話我就多做,形勢不好的話我就少做,我們沒有和大形勢抗爭的能力。要盡量從自己身上找原因,不要去怨天尤人。
原來總是被人騙,剛開始是被騙了14萬元,后來差點被人騙走了300萬元,后來讓我追回來了。因為錢都是借的,我是在深圳搞了一個進出口公司,把這些錢變成外匯到香港IBM公司訂機器,當時下去以后心就狂跳不止,兩個禮拜之后把錢追回來了,心還繼續狂跳不止,聯想年年都是要死要活的,我們當時不僅僅是傷筋動骨,而是已經到了生死邊緣,弄不好摔一跤就死了,還有很多商業風險等等。
我覺得做企業本來是件很愉快的事情,但是當你站在紅線邊上的時候這種愉快的心情就沒了。一個創業企業要想暫時能夠成功,什么叫做暫時能夠成功呢?這兩條都是必要條件,要想永遠成功,我們現在要先度過去:一是你要有意志力,要能頂住,我反復地和周邊的朋友們比較,可能有一定先天因素,不全是后天因素,也不全是先天因素;尤其是在幾百幾千人面前。
但人也不全是這樣,有的人是有好的意志但沒有被發掘,有的人確實是被弄得精神崩潰,那又何苦呢?所以能不能創業還得看能不能熬得住。馮侖有個很有意思的說法,有一次在公司26周年的會上,有人問他成功的原因是什么,他就說了一個字“熬”,熬得住就能成功;
二是學習能力,那些運動員能奮斗成世界冠軍都是因為他們有學習能力,意志品質只能說是必要條件,自身條件就是要有學習能力,聯想電腦的主要成本集中在什么地方,電腦是在不停發明新的元期間的行業,一個新的器件出來怎么辦呢?庫存就是降低成本的重要要素,你會發現別人研究樣,我就要研究更進一步的,一個企業到底怎么才能更好地把員工的積極性調動起來,到最后就是研究什么樣的人才能當上領導,這就是所謂的學習能力。
學習能力是怎么來的呢?看書很重要,所有世界500強企業的書我們都可以學,但是我覺得最重要的還是從我們自身走過的路去學習。聯想的方法論叫做“復盤”,就是重新把子再布一遍,看看我當初做這個事的目的對不對,當時以為邊界條件是這個,我們再重新想想,實際上是這個嗎?都有哪些區別?我覺得這是提高最有效的方式,這是聯想下面各個職能部門的工作,也是提高學習能力最好的方式。
現在我想的就是前一段我做了什么,今后我還想做什么。大家在創業的時候肯定都遇到過行業本身是不是適合你,這個盈利模式是不是最合適,下一步你需要什么樣的人才能擔任領導者,還有很多很多的問題,千頭萬緒聚集在一起,怎么去解決?我覺得解決問題的能力就是學習能力。我認為大學里的學習最低等的是學知識,稍高等的是學方法,最高等的就是為自己的目標學習。
有些人一做事就要跟最根本的目的聯系起來,我在清華的時候老師講完課我把三本書看完就行了,然后再把講的內容重新寫一遍,他的論點、論據是什么,在寫的過程中肯定會發現若干問題,然后再看一遍,另外就是把我學的這堂課和本章的緒論連起來,看看這節在這章里是什么關系,這章在這本書里是什么關系,你不停地去想這些,最后在做事的時候就可以參考。我們的唐副總裁就是執行負責人,他做每件事都在想聯想的最終目的是什么,其實這些都是學習能力的提高。
在座的各位都是創業人士,如果沒有創業的話,我還是希望大家在創業之前想清楚。要想清楚什么呢?首先還是資金的問題,因為據我自己的了解,為什么要強調資金呢?因為首次創業,特別是大學生剛畢業沒做任何事情就要創業的話,第一次不成功的可能性是非常大的。
今天聯想的很多員工都是經過我們基金會培養的,我們大學生天使基金會對毫無創業經歷的人,或者創業計劃寫的有點離譜的,有些家里的條件比較好,有的也可能是跟父母磨的,因為即使創業失敗,對于大家的人生歷練一樣是寶貴的,因為在創業的過程中什么都要你自己來想,你自己來安排,這是你人生最好的狀態,即使失敗了這種經歷也是非常寶貴的。
但是如果你拿父母養育你的錢或者是借的債,你還是要慎重考慮,哪怕你是合伙先給人家合作打工,有了一定的經驗再來考慮。想清楚以后做起來就要堅定,比如聯想想做自己的品牌,要是按照一般人來說這條路就堵死了,有些事情就是眼看走不通,拼命地去研究,最后就能走通了。大家要把5%的希望變成100%的現實,因為是5%而不是1%,說明還是有一定希望的,那么就要堅定不移地把它做成功。我覺得堅定不移是最為重要的。
暫時的成功靠的是意志堅定,要想基業常青的話還要再加上幾個必要條件:目標需要不斷提高。很多人都覺得找工作困難,所以把創業作為謀生的手段,覺得創業到了一定時候就可以回家過安穩日子了,這也是合理的,很多員工都希望有更多的時間回家陪陪老婆,帶帶孩子,在工作的時候兢兢業業,合理嗎?
很合理,還有一種人總想賺大錢,這種就要吃更多的苦,但是你要做基業常青的企業的話還真得做這種人,因為環境在不停地變成,行業也在不停地變化,你要想吃這碗飯就得適應這個環境和行業,所以目標還要不斷拔高。另外學習能力有些人能獲得,有些人沒法獲得,你要想把企業做大就要有能力領導更多的人,你怎么才能成為他們的核心,無論是在物質上還是在精神上都能夠給予更多的東西。什么叫做學習能力?有些人是永遠學不來的,因為他是被這些形式所阻礙了。
加入農業中小企業經理人和創業核心商圈(農俠會),行業解讀、案例干貨、行業報告、實戰課程請訂閱農業行業觀察 公眾號:nyguancha
相關文章
文章:1280 篇
瀏覽:19669 次
京東基地計劃讓農民不只是種地人也是市場合伙人..
重磅!"十五五"縣域農業農村現代化行動指南:5大..
【預制菜】一文了解“什么是預制菜”..
【成員單位納新】歡迎加入數農俱樂部,邀請老板&..
深度分析|我國數字鄉村建設的重點、難點及方向..
家庭農場:中國農業正確的發展出路..
【考證】農業經理人技能證(第21期)10月7月報名..
四種模式十個案例,帶你了解生態農場..
百千萬工程”背景下的鄉村振興綜合發展模式..
【考證】第7期鄉村振興管理師招生火熱招生,線上..
【預制菜】從5000億到7000億:中國預制菜產業的..
探索農業賦能新路徑!極飛科技積極推動“數智果..
【智慧農業】農業元宇宙關鍵技術
政策大趨勢!智慧農業5大加速器
【農場模式】農旅融合盤活小型農場的創新路徑..
一顆大?入選《全國果業品牌建設 10 周年經典案..
【農資行業】農資“零售”店,如何做大做強?告..
重磅政策!“十五五” 時期我國農業與農村發展規..
【有機肥行業】2025 年有機肥補貼政策在國家和地..
鄉村振興下村集體經濟不得不了解的12種模式..
AI賦能農業發展向“新”提“質”,中國移動助推..
農資行業商業模式揭秘:不靠賣農資產品,靠會員..
【智慧農業】智慧農業創業:20+條創新商業模式推..
【農業案例】農業創業中的5個坑,農民看過后,選..
恭喜新疆缽施然智能農機股份有限公司榮獲2024年..
農村電商僅剩下農產品直播,未來還將如何發展..
新年特刊!100多個特色農場的經典案例,都非常有..
數字農業創新典型案例——淘菜菜、京東農場..
如何打造更賺錢的“無人農場”?
【預制菜】重磅分析!我國預制菜出海的趨勢與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