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商業案例|71歲“老干媽”再度露面:不貸款、不參股、不融資、不上市!
創業者在向投資人融資的時候,會面臨投資人對企業、對創業者、對所在行業和市場的質疑和調查,有些創業者會耍小手段,忽悠和欺騙投資人。但更多的創業者在跟投資人的接觸中,常常被投資人忽悠了,因為不清楚投資人的潛臺詞,或者不知道該如何應對,延誤了融資的最佳時機。今天我們就來聊聊投資人常用的十大忽悠用語,以備創業者在融資時參考使用,明白自己的處境,不要被投資人忽悠之后還說句:“謝謝!”
謊言一:保持聯系。
這句忽悠用語的頻率是最高的,一個活躍的投資人也許一天就要用這句話忽悠10個創業者,幾乎可以成為他們的口頭禪了。
在某個會議論壇上,一群創業者將某個大牌投資人團團圍住,投資人逐一分發名片之后,有一兩個幸運兒拉住投資人要溝通一下他們的商業計劃,3分鐘之后,投資人為了盡快擺脫,跟創業者握手及揮手:“保持聯系!”然后一路小跑溜之大吉。
在投資人的會議室,你和你的創業團隊給投資人做融資演示,1個小時之后,你們興高采烈地邁出投資人大門,依依不舍地跟投資人道別,投資人握著你的手說:“保持聯系!”
這個忽悠用語極具迷惑性,初次接觸投資人的創業者通常會非常興奮,以為投資人真的還會跟他保持聯系,其實這純粹就是一句禮節用語,跟“再見”一個意思。如果投資人真的對創業者的項目非常感興趣,他們會馬上查一下級別更高的“領導”的時間表,盡快安排下一次會面,要是跟投資人演示完之后,他們說:“張總,我們基金的主管合伙人本周五下午有空,到時候我們再詳細溝通一次,您看時間方便嗎?”再投資人送創業者離開時,一定不會說“保持聯系”的。
跟這個忽悠用語類似的還包括:“我們研究一下再跟你聯系。”“稍后給你電話。”通常情況下,潛臺詞是:“有多遠走多遠,以后別再來煩我了!”
謊言二:我還有個會。
投資人做得最多的一件事就是開會了,他們的日程通常被各種會議塞得滿滿的,而跟創業者見面、溝通項目的會則是最多的一種,也是他們用來忽悠創業者常用的一個借口。
還是在投資人的會議室,你和你的創業團隊給投資人做融資演示,100頁的PPT,你激情澎湃地講到第30頁,對面的幾個投資人卻開始面色呆滯了,2個資深的投資人打斷你的話,說:“抱歉啊,張總,我們后面還有一個會,先過去一下,你們繼續。”于是只留下一個投資經理、分析員之類的小角色陪你們繼續后面的演示。
要是真的是好項目,投資人攆都攆不走。投資人要是這么忽悠你,證明他已經對你的項目失去興趣了,這要么是項目本身的問題,要么是你演示得太爛。在你做融資演示過程中,要是投資人不斷提問,根本不讓你有機會按部就班演示PPT,甚至2、3個小時還意猶未盡,到吃飯的時間就叫外賣盒飯邊吃邊聊,那你就離成功拿錢不遠了。
跟這個忽悠用語類似的還包括:“我出去打個重要的電話。”通常情況下,潛臺詞是:“什么爛項目嘛,浪費我時間!”
謊言三:我們內部討論沒有通過。
投資人要看大量的項目,但通常只會投很少的項目,比例可能為小于100:1。所以要拒絕99%的項目,對于投資人來說,就是要讓99%的創業者不高興了。按說一天到晚拒絕創業者,那投資人得口碑和人品應該遭到很多創業者的唾棄才對,但通常很少有投資人會讓創業者因此而憎恨自己,那他們是怎么做的呢?
很簡單——推卸責任。即便是某個投資人自己覺得某個項目不好,他拒絕的時候,也會跟創業者說:“我很喜歡你們公司和你們的團隊,但是我們內部討論沒通過。”這樣拒絕,會讓創業者覺得他人不錯,認可你的公司,但投資人公司的“其他人”不認可,所以不要怪他。當然還有其他理由,總之,投資人會讓創業覺得,不是某個投資人讓你受委屈,而是背后的投資人公司的項目決策機制的原因,要怪就怪投資人公司吧。因此,常常會聽到很多創業者罵投資人公司,但罵具體某個投資人合伙人、投資經理的卻不多。真正挨罵的投資人可能是兩種人:一種是投資人圈最善良的人,他們愿意告訴你投資人拒絕的真實理由,并給你提出一堆建議;另一種是確實啥也不懂的一幫投資人混混。
跟這個忽悠用語類似的還包括:“這個項目太早期了。”“我很喜歡你們公司,但合伙人投票3:2沒通過。”“你的融資額度太低了,我們不投1000萬美元以下的項目。”通常情況下,潛臺詞是:“這是個爛項目,我老早就Pass了!”
謊言四:如果有人領投,我們跟。
眾所周知,投資人都是非常貪婪的,他們整天都夢想著能夠投資下一個Google,獲得幾百、上千倍的投資回報。可現實是,真正獲得超過10倍回報的項目都可以被投資人稱之為“明星”案例了。既然投資人是貪婪的,那么遇到好項目的時候,只有獨享才能保證利益最大。投資人說愿意跟投就如同是婉轉拒絕,這種忽悠話,比“保持聯系”更加赤裸和討厭。
投資人還有一個特性,就是在投資前,盡量做足工作,避免出現投資風險,對擬投資項目做盡職調查就是投資人避免投資風險的一個慣例手段。但有很多懶惰的、水平和眼光很差的投資人也有自己的方法,那就是跟著大牌投資人走,或者隨大流。像紅杉資本、鼎暉投資、IDG、賽富投資等大牌投資人都看好的項目,他們一定哭著喊著要跟投,但是就怕人家不會帶他玩。所以,如果有投資人跟你說“我們還需要討論一下,但是如果你能夠讓紅杉資本領投,我們愿意跟投”,你就直接跟他拜拜,頭也不要回。
對于創業者來說,如果某家投資人知道你同時還在跟很多其他的投資人溝通,這家投資人愿意獨自投這一輪,創業者的融資額度他可以獨自消化,不愿意或不需要其他投資者的參與,那么創業者才有理由相信這家投資人是有誠意的。或者有投資人說“如果你們還沒有人領投,我們愿意。”這樣的投資人也是真正認可你的公司的投資人。跟這個忽悠用語類似的還包括:“我們對這個領域很感興趣,但是想跟一家更了解這個行業的投資人一起做。”“我們的單筆投資額度沒有這么大,你要是能找一個聯合投資者,我們就投。”通常情況下,潛臺詞是:“你這個爛項目,能找到投資人投資,那是活見鬼了!”
謊言五:我們最看重的是團隊。
每家投資人都有自己的投資準則,包括投資領域、投資額度、投資階段、等等,也有各自的評判項目的標準。可是,幾乎所有的投資人,都會聲稱自己評判項目的標準中,最重要的是“團隊”。
這句忽悠話不知道讓多少創業者誤入歧途,很多創業者為了便于向投資人融資,創業之初就拼湊所謂的“夢幻團隊”,這樣的團隊絕大部分是很難產生預期的公司經營方面效果的,當然也對融資沒有幫助。現在投資人基本都一窩蜂地看傳統行業的成熟項目,這些項目的創始人團隊和管理團隊很多甚至是農民企業家,沒什么學歷,不懂什么管理學,有的是一身的市場打拼經驗、膽子和魄力。他們在5年前、10年前創業的時候,沒有人會說他們“團隊很強”。甚至像Google、騰訊、百度、等成功企業,當初創業的時候,又有誰說過他們的團隊很好,投資人投資的時候,這些創業的毛頭小伙怎么看都不是“團隊很強”。
所以,“團隊很強”其實有點兒“事后諸葛亮”的意思,對一個成功的企業,說不清它怎么成功的,就可以歸功于“團隊很強。”
另外,從那些成功的企業里出來的人,在投資人眼里,也可以作為好的團隊的必要條件,可是這些所謂“團隊很強”的團隊,除了拿投資人的錢方面比較成功之外,到底有幾家把公司做成功了呢?連續創業成功的創業者又有幾個呢?
投資人說“我們看重的是團隊”,其實這不是一句完整的話。盡管他們也許確實是投資這個團隊,但創業者千萬不要以為投資人不會炒掉你,也許投資人是因為你和你的團隊才決定投資,似乎沒有理由炒掉你,但投資人隱去的后半句是:“如果公司運作良好,我們是投資你們的團隊,否則,我們會炒掉你,因為沒有誰是不可缺少的。”
投資人看項目就跟姑娘相親找對象一樣:投資人說看重的是團隊,就像姑娘說看重的是小伙兒的人品;投資人說你的團隊不錯,就等于姑娘說小伙子“人好”。可大家都知道,只有沒錢、沒好工作、沒好家境、沒長相、沒學歷……什么都沒有的人,才會被姑娘用“人好”來“夸獎”的。因此,當投資人真的這么“夸”你的時候,你也就知道他其實是想說什么了。
跟這個忽悠用語類似的還包括:“我們不會干預創業者對企業的管理。”“我們評估項目主要看三點:第一是人、第二也是人、第三還是人。”“我相信你們的團隊可以把公司帶到上市。”通常情況下,潛臺詞是:“你們這幫傻帽,要是能把公司做大,算我瞎了眼!”
謊言六:我們的基金投過xxx等很多成功的項目。
幾年前,投資人在國內還是新鮮事物的時候,拿著大把美元的外資投資人是大爺,融資的企業得求爺爺告奶奶才能找到機會跟投資人見上一面。
現在的世道反過來了,在國內A股和創業板的催動下,滿世界都是投資公司、投資人基金、個人投資者。只要是好項目,就輪到項目方做大爺了,該投資人、投資人做自我推介,說服創業者來接受他的投資、拿他的錢。
這個時候就是投資人之間的競爭了,他們比拼的是什么呢?除了投資價格之外,主要就是所謂的“實力”和“業績”了。說到實力,最重要的就是資金規模了,這個外資基金有優勢。一般的外資投資人基金動輒3、5億美元,有些甚至超過10億美元。而本土的大部分人民幣投資人基金,盤子只有3、5個億人民幣,超過10個億也不多。于是乎,投資人在各種場合,鼓吹自己的時候,開口就會說自己手下管理著幾只基金、合計有多大規模。可是這家投資人管理的基金是面對全球投資、還是專注中國?真正可以投資在中國的比例有多少?單個項目能夠投資額度有多大?這些才是創業者關心的。
另外,投資人的業績不是表現在管理多少錢、投了多少項目,而是成功了多少個,回報情況怎么樣。很多投資人就靠著5年前、10年前的某個成功項目賺足名聲,滿世界忽悠,可是從此再也投不到一個像樣的項目了;還有很多投資人就靠著“傍大款”,跟著大牌投資人屁股后面投,也能僥幸揀點漏;也有很多“成功”的投資人,只做2、3輪投資,甚至只做pre-IPO投資,1、2年之內沒有上市可能的項目根本不看。不要看投資人吹噓自己的投資業績有多么成功,只需要問他幾個小問題:“您公司上一個成功的項目是幾年前上市的?是在第幾輪投資進去的?投資后多久上市的?您本人有過成功的項目嗎?”
跟這個忽悠用語類似的還包括:“我們有20家公司IPO了。”“我們正在募集一個20億的人民幣基金。”“目前為止,我們還沒有投資失敗的案例。”通常情況下,這類忽悠的潛臺詞是:“這么牛逼的投資人,怎么聽起來不像我們自己啊!”
謊言七:我們能夠給企業帶來很大的幫助。
投資人的錢其實跟別人差不多,比如山西煤老板、江浙富二代,但投資人自己絕對不會這么看,他們常常號稱他們的錢更有價值,除了錢之外,他們還會附上“增值服務”。
投資人的商業模式里,最重要的一條就是“不把雞蛋放在同一個籃子里”,如果把雞蛋放在10個籃子里,即便打翻了9個籃子,打碎了9個雞蛋,只要有個1個雞蛋孵出小雞,他們就算成功了。實際上,絕大多數投資人公司不會只把“雞蛋”(資金)放在10個“籃子”(被投資企業)里的,通常甚至投資人公司的一個合伙人都需要做“照顧”10多個左右的“籃子”——做企業的董事會成員。投資人合伙人要是能夠為每家企業每月花5到10個小時去了解企業經營狀況,幫助企業出謀劃策,就算是謝天謝地了。這些投資人每天還要忙著見一大堆新項目,國內國外、省內省外、飛來飛去的,能夠帶來的“增值服務”可能僅僅是為企業省了一點兒廣告費而已。
當然,也有少數真的能夠提供增值服務的投資人,但數量少得可憐,應該不超過十分之一。如果某個投資人碰巧剛好了解企業所處的行業,或者認識某個不錯的職業經理人,也許還真的很給企業提供一點幫助。這些有價值的投資人通常有過多年創業并成功的經歷,但他們中的大部分遠離企業經驗多年,對市場的感覺已經與實際脫節。絕大部分投資人所謂的“行業經驗”,真實情況是這樣的:你做新能源的,他也認識一個煤老板;你做醫療器械的,他投資過保健品公司;你做B2C電子商務的,他看過十幾家垂直B2B網站。最可怕的是那種投行出身或投資人公司成長起來的投資人合伙人,他們毫無企業經營管理經驗,卻可以拿被投資企業做試驗田,給企業提供所謂“戰略規劃”方面的“增值服務”,常常會把企業整到溝里去。
跟這個忽悠用語類似的還包括:“我們在這個行業有很多經驗。”“我們能夠給公司帶來戰略價值。”“我們跟紅杉、鼎暉這些投資人也很熟,跟摩根、高盛這些投行的人很熟,以后的融資、上市我們很容易搞定。”通常情況下,這類忽悠的潛臺詞是:“我們其實都是MBA出身,做過幾年投行券商,沒有經營過企業,什么行業發展、戰略、市場、營銷、人力資源我們統統不懂!趕緊上市撈一筆就好了。”
謊言八:這是標準的條款。
創業者在拿到投資人的Term Sheet的時候,是既高興又發愁的。高興的是,終于得到投資人的一個書面的投資承諾(盡管沒有法律效力,并且還有一些前提條件),融資成功就近在眼前了;發愁的是,Term Sheet里的條款稀里糊涂的,搞不明白其中的奧秘啊!
自己搞不懂那就請律師幫忙吧,可是律師的費用對于創業者來說實在是太貴了,動輒幾萬美金或者幾十萬人民幣。于是投資人就說了,“其實這些條款都是標準條款,也沒什么好談的,要不讓我的律師給你解釋一下就行了。”有一些對法律語言本來就感覺啰哩吧嗦的創業者,稀里糊涂就答應了。投資人說得沒錯,他給你的條款基本都是標準條款,但是這只是投資人保護自己的標準條款,這些條款都是大量的投資人、通過大量的案例、經過費用昂貴的律師設計出來的,這樣的條款確實是可以“標準化”地維護投資人的利益,可以創業者的利益呢?這也是為什么創業者也需要自己的律師。
其實,大部分的條款都是可以協商的。如果有律師幫忙解釋和溝通會讓你更有針對性,另外,如果你手上能夠拿到好幾家投資人的Term Sheet會讓事情更為簡單,相互對比一下,你就能夠在談判桌上有更多的底氣。項目足夠好的前提下,同時又有其他投資人的爭奪,這個時候,沉不住氣的投資人會主動松口的,很多苛刻的條款會被放松。
如果創業者是在做第二輪融資,最好是請第一輪投資人聘請的律師,因為他最清楚他當初為了第一輪投資人的利益,他給創業者設置一些什么樣的條款,對創業者有什么樣的限制。這個時候一旦他掉轉身份,要維護創業者的利益的時候,就會在所有條款上想方設法跟第二輪投資人“對抗”。這個時候,創業者就會發現:原來,所有的Term Sheet條款都是可以談的呀!
跟這個忽悠用語類似的還包括:“我們所有項目的投資協議都是這么簽的。”“這個條款絕對是不能修改的,這是行業慣例。”“其實,這些都是標準條款,沒有什么好談的。”通常情況下,這類忽悠的潛臺詞是:“我們就指望這些條款保護自己的利益了,你千萬別找個高手律師來幫忙啊,不然就露餡兒了!”
謊言九:現在估值太高對公司沒有好處。
估值問題通常是創業者在向投資人融資時,最為關注的一個問題,也是他們最為迷惑的問題。一方面他們不懂估值方法,另一方面對于投資人提出的估值結果,他們也不知道是否合適。投資人盡管有自己的一套估值方法,但估值通常是一件藝術性和科學性相結合的事情,對初創、沒有利潤、沒有收入的企業,更是藝術性大于科學性,也就是所謂的“拍腦袋”。既然是拍腦袋,投資人拍的和創業者拍的一定是不同的腦袋,雙方得結果也會相差十萬八千里,企業估值的最終確定通常是雙方協商的結果。
投資人的夢想是入1000萬到一個投資前估值為2000萬的公司,并因此持有下一個Google公司的33%股份,最終獲得超過100倍的投資回報!投資人非常看重回報的數額,同樣也以回報倍數來衡量投資的質量。如果某投資人一直持有上面這家公司33%的股份直到上市,如果公司市值是30億,那么投資人股份的價值就是10億,他就賺到了100倍。假如當初投資的時候,公司估值為4000萬,他還要占33%股份的話,就要投資2000萬,那么公司30億市值情況下,投資人的回報只有50倍。很顯然,兩種情況下,投資人都賺了約10億,這是千年不遇的情況了,但回報倍數卻相差很大。
其實,投資人一旦決定投資,是認為項目有很大的把握成功,這種情況下,多投100萬僅僅只會讓最后的回報總額降低一點兒而已;即便是看走了眼,投資失敗,也只不過再多損失100萬而已。可是投資人仍然會在投資的時候,盡量壓低公司的估值,告訴你“估值太高對公司沒有好處”,以便能在獲得同樣股份比例的情況下,盡量少投資,這樣可以獲得更為好看的回報倍數。
對于企業來說,向投資人融資一次,相當于是經歷一次磨難,要花費大量的時間、精力和資金,另外,融資的時機不是什么時候都有的,一旦能夠抓住一次融資機會,企業還是要把估值盡量抬高些,盡量多要些錢,省得以后還要受一遍罪。所以,投資人通常比較討厭企業方聘請的融資顧問,因為顧問是按融資額度拿傭金的,他們有動力幫助企業炒高價格。
跟這個忽悠用語類似的還包括:“現在估值低有利于后續融資。”“現在的P/E倍數最多只能做到5倍。”通常情況下,這類忽悠的潛臺詞是:“你要的價格也太TMD高了,我還怎么賺100倍啊!”
謊言十:我們投資以后咱們就是一家人了。
談判結束了,文件都簽署了,投資人和企業雙方得慶祝一下,投資人免不了要拍著創業者的肩膀,語重心長得說:“以后咱們就是一家人了。”真的就是一家人了嗎?當然不是!
如果把投資人與企業的“結合”比作一個男人和一個女人結合的話,那投資人跟企業“結婚”的唯一目的是盡快“離婚”,并瓜分家產。他們甚至都不愿意跟企業多培養幾年感情,因為他們不是長線投資者。投資人基金的生命周期只有8-10年,這就決定了投資人不可能跟企業真正成為過日子的“一家人”。他們如果高興,可能雙方能夠一起過上3年、5年,如果不高興,1年都會嫌長。
投資人想要讓創業者認為自己以后是一家人,無非是想創業者以后不要把他當作外人,公司經營管理、業務、財務、等等方面的信息不要對投資人有隱瞞,日常的事物定期匯報、重大事項單獨匯報。因為中國公司做假賬、欺瞞投資人的事非常常見,投資人是防不勝防的,那投資人希望投資進來以后,就不要對他隱瞞了——大不了大家一起做假賬嘛!
其實,在投資人投資之前,想得最多的根本不是怎么幫助企業做大做強,而是有沒有機會跑路、怎么跑路。要是一旦發現短期內企業上市、被并購沒有指望,就會千方百計忽悠別的投資人進來,多個“朋友”多條路嘛!一旦有上市機會,管他是NASDAQ、香港創業板、英國AIM、還是其他什么人跡罕至、沒有融資能力的資本市場,只要能讓自己的股份可以流通變現,投資人也會逼著企業去上市;一旦有買家感興趣,投資人因為有優先權的保護,通常可以廉價將公司賣掉還能有不錯的收益,但可能就給創業者剩不下什么了。
跟這個忽悠用語類似的還包括:“咱們的利益是一致的。”“公司以后遇到困難,我們會盡力提供幫助的。”通常情況下,這類忽悠的潛臺詞是:“只要公司按照你說的方向和速度發展,就是你好、我好、大家好。否則,別怪我翻臉不認人!”
作為一名創業者,當你能夠從見的投資人的字里行間讀出他們真正的想法時,你就可以節省很多原本不必要浪費的時間了。當你不確定對方到底是什么態度時,直接問:“我可以把它理解為拒絕嗎?”,也沒有錯。
真正的 “Yes” 應該長是這樣的:當你去見投資人時,他眼前一亮,然后他主動提出要跟你再見面,并確定了下一次的時間,當這個原本計劃一小時的會面變成了兩小時,當他們開始談一些具體的數字,當他們說自己感興趣做一些項目審查的時候,這些時候就意味著你的開局不錯,這個人也確有可能成為你的投資人。
加入農業中小企業經理人和創業者核心商圈(農俠會),行業解讀、案例干貨、行業報告、實戰課程請訂閱農業行業觀察 公眾號:nyguancha
相關文章
文章:1102 篇
瀏覽:20014 次
京東基地計劃讓農民不只是種地人也是市場合伙人..
重磅!"十五五"縣域農業農村現代化行動指南:5大..
【預制菜】一文了解“什么是預制菜”..
【成員單位納新】歡迎加入數農俱樂部,邀請老板&..
家庭農場:中國農業正確的發展出路..
深度分析|我國數字鄉村建設的重點、難點及方向..
百千萬工程”背景下的鄉村振興綜合發展模式..
【考證】農業經理人技能證(第21期)10月7月報名..
四種模式十個案例,帶你了解生態農場..
【考證】第7期鄉村振興管理師招生火熱招生,線上..
【預制菜】從5000億到7000億:中國預制菜產業的..
探索農業賦能新路徑!極飛科技積極推動“數智果..
【智慧農業】農業元宇宙關鍵技術
政策大趨勢!智慧農業5大加速器
【農場模式】農旅融合盤活小型農場的創新路徑..
一顆大?入選《全國果業品牌建設 10 周年經典案..
【農資行業】農資“零售”店,如何做大做強?告..
重磅政策!“十五五” 時期我國農業與農村發展規..
【有機肥行業】2025 年有機肥補貼政策在國家和地..
鄉村振興下村集體經濟不得不了解的12種模式..
AI賦能農業發展向“新”提“質”,中國移動助推..
農資行業商業模式揭秘:不靠賣農資產品,靠會員..
【智慧農業】智慧農業創業:20+條創新商業模式推..
【農業案例】農業創業中的5個坑,農民看過后,選..
恭喜新疆缽施然智能農機股份有限公司榮獲2024年..
農村電商僅剩下農產品直播,未來還將如何發展..
新年特刊!100多個特色農場的經典案例,都非常有..
數字農業創新典型案例——淘菜菜、京東農場..
如何打造更賺錢的“無人農場”?
【預制菜】重磅分析!我國預制菜出海的趨勢與特..